新闻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党史教育+”模式,用青春回报祖国


发布时间:2023/07/24 浏览量: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经过前期积极筹备,组建“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023年7月4日至13日,团队前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一个脉络,围绕“调查研究、卫国戍边、筑梦支教”三大内容采取“党史教育+”模式,结合“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最终形成“成员配备齐、主题教育深、仪式教育细、调查研究广、支教戍边实”五大成果与特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边疆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学思想:追寻红色足迹,开展党史教育

7月7日—9日,实践团队先后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西畴精神展览馆、坝子雷场、南疆记忆陈列馆共5处红色基地开展党史教育学习,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用党史指引人生航向,真正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7.7(1

7.7石漠化

强党性:深入百姓人家,开展调研宣传工作

7月9日—12日,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进麻栗坡县天保老寨村、八步南清村、农旅集团共3处实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企业走访”形式,用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开展多维度调研宣传工作。深入基层社区、乡村寨子,实践团成员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八步南清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挖掘红色人物、党史故事,实践团成员体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领悟老寨村在特色发展中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访企拓岗延伸就业渠道,实践团成员了解农旅集团未来发展规划后,更加坚定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努力增长本领,更好服务社会发展。

7.9个人1

调研1

重实践:青春奉献祖国,开展“初心卫国”戍边实践

7月7日—8日,实践团依托昆明理工大学第三后备营,前往西畴县三光村、老山主峰、天保口岸、319边境线4地开展“初心卫国”戍边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用眼睛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耳朵听戍边战士的家国情怀、用脚步守护边境线的安宁祥和、用心感受“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登老山主峰

IMG_5258

建新功:青春回报社会,开展“同心筑梦”支教实践

7月4日—13日,实践团依托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全国“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大项目,分别在麻栗坡天保口岸学校、县第二小学以及八布乡小学、社区共5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同心筑梦”支教实践。支教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引领、科技引导、文化传承、美育培养”为内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一铸三立六课程”为主要内容,精心筹备分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个小组完成,共计36学时。

合照4,剪纸,观察显微镜

在为期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实践团全体师生共探寻实践目标地17处,组建“红色宣讲团”,分别开展了“奋斗的丰碑”寻访体验、“榜样的力量”爱国教育、“国旗下的演讲”主题宣讲、“我心中的三下乡”实践总结,助力青年学生讲好红色故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200余份有效调研问卷和近100份的访谈中,团队感受到麻栗坡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青春回报祖国。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全体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团十九大精神,聚焦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确定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实际行动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

共青团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委员会

2023年7月19日

文字:魏彬 杨茜婷 高斯可 峰瑞 黄慕雪

图片:李显 奚汝梅 邓绍枫 解景然 刘博楷